“五一”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时间:2022-04-25 17:00 来源:

五一”期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购物、踏青等各类消费将迎来小高峰,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文明、理性、健康消费,做好疫情防护、平安健康过节。

一、疫情防护不松懈,生活物资科学储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家里若要提前储备物资,应根据家庭人数和当地疫情进展做合理预估,理性采购物品,储存能在保质期内消耗掉的食物。可选购米、面等粮油食品,包子、饺子等速冻食品,挂面、方便面、罐头、鸡蛋、火腿等较易储存的食物。水果、蔬菜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新鲜水果、蔬菜的保质期短,在选择时,尽量选择苹果、柚子、橙子等耐储存水果,西蓝花、胡萝卜、土豆、红薯等蔬菜。

二、自热食品受欢迎,食用安全要重视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消费者会选择自热食品。在选购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观察包装盒体、袋体是否完整无破损,不要购买标签信息不全的产品。在食用前,要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严格按照食用说明进行操作。若发现自热包有露粉等现象,不要使用。在加热时,确保外包装上的透气孔或排气孔通畅,以免因蒸汽压力过大导致外包装突然开裂,发生烫伤等危险。尽量将其放置在隔热垫上进行加热,不要放在玻璃、塑料等台面上,以免发生危险。

消费者要看护好儿童,在加热过程中尽量避免触摸外包装,待自热包不再反应,食品降至适宜温度后再食用,以免烫伤。在自热包使用后,避免与水二次接触,导致再次发生反应。

三、食用野菜正当季,采摘野菜莫大意

春夏之交,万物复苏,正是食用野菜的季节。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菜市场或超市选购,不在路边摊或流动摊位购买。若自行采摘野菜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公路、垃圾场等附近区域,不要选择不熟悉、不认识的品种,避免因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此外,野菜的食用方式多样,可凉拌、炒食蒸煮、用作配菜做汤等。食用野菜时要去除腐烂部分,并充分清洗。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催吐,及时就医,同时要保存好相关食材证据。

四、打折促销活动多,科学理性防上当

节假日期间,商场、超市往往开展降价、打折、满减、送赠品等花式促销活动,做到理性消费,不要轻易被所谓的低折扣迷惑,防止价格猫腻;切忌冲动消费,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当心商家的“抽奖”“购物送大奖”等陷阱;做到按需购买,避免造成浪费在消费过程中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警惕消费陷阱,并注意保留消费凭证在购物过程中发生消费纠纷时,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协调,如不能协商解决的,可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