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双节”消费警示提示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节日期间旅游、聚餐、购物等消费将进入旺季。为避免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上当受骗,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消费警示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安全、科学、文明、理性消费,注意防范各类消费陷阱,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警示一:科学选购和食用月饼
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或者规模大信誉好的糕点专卖店进行购买,不要图方便或便宜购买街头巷尾摊贩来路不明的月饼。网购月饼时,应通过正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选购,并注意查看商家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选择信誉度高的网上商家购买。
二要注意挑选甄别。选购时要查看月饼的包装是否规范、完整,要注意观察产品外包装是否有印刷清晰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许可信息等,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三无”产品。由于月饼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5天至60天,购买时应尽可能挑选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对于一些现场制作、现场销售的月饼,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也可以现场品尝后再决定购买。购买时不要忘记索取和保留好收据或发票等购物凭证。
三要科学存放和食用。月饼大多属于高糖、高能量的食物,不要轻信“无糖、低脂、素馅、不添加香精、不使用色素、不含防腐剂”等宣传,对于糖尿病、三高、有肝胆疾病的消费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购买的月饼应按标示的保存条件存放,不食用变质月饼。
警示二:外出旅行要注意安全
随着跨省旅游的开放以及各地旅游景区纷纷推出门票优惠等刺激性措施,今年“双节”八天长假有望迎来旅游出行的高峰。消费者旅游出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做足准备工作。出行前要备好身份证、口罩、消毒液等各类重要证件及应急物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规划好线路,安排好交通食宿。要特别注意景区是否需要提前预约订票、是否对人员限流等,避免进不了门,扫兴而归。通过网络预订旅游门票时需警惕“钓鱼网站”,多查阅旅行地相关资料,避免掉进低价陷阱。旅游过程中,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处,一定要全程佩戴好口罩,配合景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人身安全伤害的发生,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和安全警示规定,可以选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在旅游购物时,要提高警惕,防范购物风险,拒绝强制消费行为。
警示三:餐饮消费要多留心
节假日是家人朋友外出聚餐的高峰期,消费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饮食安全与卫生。外出就餐时,要选择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件齐全的餐馆就餐;要注意人身、财产的安全,看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要提前查看菜单价格,留意是否明码标价或事先询问价格和收费标准,结账时仔细核对消费账单明细,防止“低标高收”等情况,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感官性状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及易过敏食物,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注意。
警示四:购物消费要科学理性
“双节”期间,商家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对待、合理消费。购买商品前一定要谨慎挑选,仔细鉴别商品的品质,确定价格符合商品的价值再选择购买,切勿盲目跟从或因打折优惠而随意下单,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消费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要看清商家打折、买赠、办卡优惠等促销活动的规则,要注意防范虚假折扣、虚假满减承诺等欺诈行为,切记谨慎办理各类预付卡。购买商品后,要保留好相关购物小票、结账单、发票、三包卡、说明书等相关凭证,并注意核对购物小票或结账单上的付款金额与商品标价是否一致,避免结算价格高于标价造成损失。
“双节”期间,消费者如果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发生消费纠纷,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拨打12315 热线进行维权,或向交通、旅游、消费者协会等部门投诉,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