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饮食消费提示

时间:2020-08-12 16:32 来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后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之后,暑气尚未消除,加之近期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各种微生物繁殖迅速,食物易腐败变质。秋季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慎食高风险食物。

  一、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贮存不当或未充分加热、未烧熟煮透,或生熟交叉污染,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应将食物烧熟煮透后食用,并尽量吃当餐加工的食品,对于打包的饭菜或冷藏过夜的剩菜剩饭,在感观确认未变质的前提下,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使用冰箱冷藏食物时要避免生食和熟食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安全卫生、信誉度高的餐馆,并注意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用餐前注意辨别食物是否存在腐败变质等异常情况。

  二、慎食高风险食物

  (1)水产品

  立秋之后,水产品大量上市。各种鲜活水产品因天气原因易缺氧死亡,特别是黄鳝、螃蟹等水产品死亡后极易变质,切勿食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水产品,谨慎选择生食水产品。

  (2)野生蘑菇

  近日雨水较多,潮湿的环境让山中的野生蘑菇疯长,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种类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一般误食毒蘑菇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6小时后发病。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立即送医。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死亡率高。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以免发生意外。

  (3)泡发的木耳及银耳等食物

  每到夏秋季节,都会有人因食用泡发木耳引起食物中毒。和泡发木耳一样,有些发酵玉米面制品、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也会引起中毒。中毒造成的原因是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的风险比较大,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

  有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酵假单胞菌中毒。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尤其注意从家庭加工环节规避风险。木耳或银耳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使用干净容器和水泡发,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如果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