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提示: 保障权益,乐享佳节
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提示:
保障权益,乐享佳节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聚餐、出游、购物、娱乐等消费将迎来高峰。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科学、理性、节约的消费理念,结合近期市场消费热点和以往节日消费问题,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一、食品安全切莫松懈
选购月饼要仔细。购买月饼时,选择证照齐全、储存条件良好的商场超市或有食品生产经营资质、品牌信誉度高的专卖店。仔细查看外包装是否规范完整,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是否齐全。拒绝购买“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食品、包装破损或篡改标识内容的产品。
过度包装应抵制。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的月饼礼盒和“天价月饼”,理性看待“网红月饼”、“私房月饼”,不为奢华包装买单,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食用贮存要小心。按包装标示的要求贮存月饼,并在保质期内食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高血脂等人群需警惕月饼高糖高脂的特性,科学适量食用。
外出就餐要留意。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场所。点餐前留意菜单是否明码标价,结账时仔细核对账单明细,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防止“低价高收”、“阴阳菜单”等情况。按需点餐,杜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二、旅游出行注意避坑
签订合同仔细审核。跟团出游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口碑佳的正规旅行社或旅游平台。警惕“低价游”、“免费游”等陷阱,其往往伴随强制购物或服务质量缩水。务必签订书面旅游合同,仔细阅读并明确行程安排、服务标准、费用明细、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不轻信口头承诺。
预订住宿注意核实。通过正规平台或官方渠道预订酒店民宿,仔细核实酒店地址、营业资质、用户评价和实际房源信息,警惕“幽灵民宿”。对于“特价房”“优惠套餐”等,要了解其使用条件和限制,避免因误解导致损失。预订成功后及时与商家核实信息,并保存订单截图、支付凭证等。
自驾出行提前规划。出行前通过权威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交通、旅游景区开放和门票预约等情况,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出行时间,错峰出行。提前检查车辆状况,规划路线。驾驶新能源车辆时,提前规划充电方案,了解沿途及目的地的充电设施分布情况。
租车出行规避风险。租车选择正规渠道与信誉良好商家,警惕不合理低价,仔细审阅租赁合同,全面检查车辆状况并视频留存,确认车辆保险状况,明确车辆使用限制,安全驾驶,遵守规则,妥善应对车辆故障或事故,还车时再次检查车辆并核对费用,保留相关凭证。警惕“旅游搭子”骗局,谨慎核对对方身份,拒绝任何形式的预付费用,规避诈骗风险。
三、购物消费需要明辨
理性看待促销活动。面对“打折促销”、“满减赠送”、“直播秒杀”等营销活动保持理性,按需消费。了解清楚活动规则、期限、范围,提防“先升后降”虚假打折的促销手段。
警惕直播购物承诺。不轻信主播的绝对化承诺和煽动性言语,要通过多方比较、查看商品详情页参数和用户真实评价后再下单。对“限时特惠”“独家渠道”“私下转账更便捷”等诱导话术保持警惕,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下转账交易,要使用平台提供的正规支付渠道。
防范预付卡消费风险。节假日是预付卡促销高峰,消费者务必保持谨慎。警惕高额折扣诱惑,核实经营者资质和口碑,避免一次性高额充值或购买过长周期服务。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退费规则、违约责任等。
贵重物品选正规渠道。购买黄金珠宝、玉石等贵重物品,应到正规商场或品牌门店,并主动索取鉴定证书和购物凭证。不轻信“免费换”、“零工费”、“保值承诺”等促销话术。
四、文娱消费切勿大意
警惕“黄牛”与“代拍”。观看电影、演出等文娱活动时,务必选择官方或授权票务平台购票。非官方渠道、个人转票和“代拍”不仅价格虚高,还可能遇到假票或“一票多卖”,票源、售后无法保障和个人信息泄露。注意票面信息与退改签政策,避免票款损失。
文娱体验重安全。选择沉浸式展览、剧本杀等文娱活动时,提前了解场馆设施条件、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措施,遵守活动规则,听从工作人员指引。未成年人参与文娱活动需有监护人陪同,切勿“放飞”孩子。
“情绪消费”要理性。面对解压疗愈、陪聊服务等新兴消费形式,务必保持谨慎,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警惕夸大宣传和高额套餐,防范“情感营销”误导和潜在诈骗风险。警惕在网络社交平台结识的陌生人,以建立友谊或感情为名,诱导至特定娱乐场所进行高额消费。
特种设备守规则。在景区、商场乘坐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电梯等特种设备时,务必遵守安全规定,听从指挥。乘坐前仔细阅读“乘客须知”,了解注意事项,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游乐项目。遇设备故障时,保持冷静,按指示求助,切勿自行处置。
五、维护权益冷静应对
保存消费凭证。无论是线下消费还是线上购物,都要注意主动索取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合同、支付记录、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宣传页面等证据。
依法合理维权。如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投诉,也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呼吁广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不得虚假宣传、设置消费套路和陷阱,共同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节日消费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节日期间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希望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绿色消费,度过一个平安幸福、欢乐祥和的国庆中秋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