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网”替代“人盯人” 守护“云端”消费
漯河对直播主体“标签化”精准监管
“家人们,这款面霜保湿效果堪比千元大牌。”“库存只剩3单,点击下方链接,手慢则无。”……随着直播带货迅猛发展,虚假宣传、“饥饿营销”等乱象频发,成为消费维权新痛点。近日,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启动直播营销主体专项排查行动,将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动态标签标注”的“以网管网”模式,为该市2.1万余家直播经营主体精准“画像”,以探索破解直播电商监管难题。
据介绍,漯河市现有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直播经营主体21895家,其中,抖音占比96%(21108家)、快手3.1%(674家)、小红书0.5%(113家)。过去因缺乏统一标识,监管部门面临“底数不清、分类不明、响应滞后”等问题,尤其对“卖惨式带货”“功效虚标”“流量造假”等隐蔽性违规行为难以快速定位。漯河市市场监管局网监科负责人李历坦言,“传统‘人盯人’监管模式效率低,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实现精准治理。”
漯河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五级贯通系统”,创新实施“三步排查工作法”,建立直播动态监管数据库,在系统中增设“直播”专属标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如“直播”“带货”)和人工核验,对从事直播营销的主体逐户标注。目前,该局已完成123家企业级主体标签化,预计6月底前实现全量覆盖。
该局还通过“智慧网监”App移动终端,为直播监管工作赋能。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检索标签主体,同步查看直播主体登记信息、网上经营状况、违规经营频次、分级分类标注等信息,实现调取在线固证、经营资质比对等功能,使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从“粗放监管”到“靶向治理”,“以网管网”监管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该模式可通过标签关联“虚假宣传”“价格违法”等风险模型,自动预警高风险主体。去年以来,该局已运用该模式,对影响力较大、粉丝量较高的直播主体开展约谈23次,要求其规范营销活动,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同时,成立由该局负责人任组长的网络直播带货乱象专项治理行动专班,严厉打击主播恶意炒作、虚假营销、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近日,该专班查办一起诱导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时“给好评返现金”的案件,对商家依法作出两万元行政处罚决定,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案件情况,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漯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与网信、商务、公安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针对“直播售假”“偷税漏税”等复杂案件开展联合执法,打造“监管﹢技术﹢共治”长效机制。随着“618”电商大促临近,该局将聚焦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类,开展“清朗直播”专项行动,全力守护消费者“云端”购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