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双赢”答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探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创新路径纪实

时间:2025-03-20 09:00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以前最怕市场监管人员上门,现在看到他们心里反而踏实多了!”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晨鸣超市运营经理高进军在谈到“被监管”时多了一分踏实和底气,“原本认为只要有问题,我们就得挨罚,经过他们上门‘以案说法’,才知道只要我们认真履行经营主体责任,就可能轻罚甚至免罚。”

  从“刚性约束”到“刚柔并济”,近年来,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把“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理念化为执法新实践,市场活力与法治环境实现“双提升”。

  5公斤生姜案——小案背后的法治温度

  “谁能想到,卖几斤生姜差点会关门?”回想起2024年底的那次抽检,泌阳县某蔬菜店的经营者老张仍心有余悸。他进货的5公斤生姜被市场监管部门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老张自己查阅了法律条文,“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的条文让他瞬间感到晴天霹雳。

  没想到事情发生了反转。执法人员发现,老张虽未严格查验进货凭证,但台账清晰,能主动配合整改,且无主观故意,符合“首违不罚”相关要求。最终,老张收到了一份《责令改正通知书》,而不是一张罚单。从不安到惊喜,如今,老张把进货查验流程图挂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已成为驻马店市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的共识。仅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就落实免罚清单案件48件,适用“首违不罚”案件27件,减轻处罚案件40件。免罚清单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容错机制让监管者与经营者“双向奔赴”。

  1.5亿元传销案——大案彰显执法铁腕

  与老张的“虚惊一场”不同,在刚刚办结的一起网络传销案中,驻马店市市场监管部门则亮出了锋利的“法治之剑”。

  一个打着慈善基金名义的传销组织,短时间内就吸纳会员数万人,涉案资金达1.5亿余元。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跨省追踪,追缴违法资金1.1亿元,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在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的档案室里,一摞摞案卷记录着执法者的足迹。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3836件,其中大案要案3件,移送公安机关21件。从涉案金额几十元的小案到上亿元的大案,一个个案例与数字,拼凑出驻马店规范涉企执法的鲜活图景——既有容错促发展的温度,也有铁腕护公平的力度。

  “对那些不顾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织密法治天网,才是对广大经营主体的‘硬核守护’。”先后主办多件大要案件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的执法人员王海峰语气坚定。

  23916条信用修复——从“失信枷锁”到“重生密码”

  “信用修复就像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曾经因为被处罚,一度面临银行贷款被拒、投标资格被取消困境的驻马店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李总感慨不已。

  据统计,2024年,驻马店市经营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3916条,移出信用“黑名单”1712条。很多受到信用惩戒的经营主体,最终都体会到了诚信经营的价值与宝贵。

  让“知错愿改”的企业“知错能改”。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结合实际细化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制度,帮助其重塑良好信用。

  如今,因失信被银行拒贷的那家食品公司不仅重回“信用绿洲”,还凭借诚信记录获得利率优惠贷款200万元。“以前觉得‘失信’是终点,现在才知道还有弥补的机会。”李总笑着说,他的公司通过信用修复“摘帽”,已经再次焕发新生。

  “要坚决落实‘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两个清单,杜绝‘小过重罚’,用更加高效、更加智慧的监管执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于向阳的话语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