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计量支撑
在第24个“世界计量日”之际访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劲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精准、更加快速、更加广泛的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
明确重点任务补短板
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景劲松介绍,《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河南省计量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对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实现现代化河南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计量基础持续完善,但计量发展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对此,景劲松并不遮掩,一一列举:面向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计量科技研发能力弱,部分领域存在“测不出”“测不准”的问题;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领域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存在空白;企业应用计量技术提升质量的意识不强;市、县计量基础建设能力弱;大部分地方强制检定运行经费保障不足;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水平低。
面对短板和不足,河南省该怎么办?《实施意见》围绕计量科技创新、产业计量服务、计量能力建设、计量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提出25项任务。
具体来看,在强化计量科技创新上,河南省将开展量子标准、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探索建设全省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数字化平台,争创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服务建设数字河南,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在深化产业计量服务上,河南省将通过建设河南粮食、食品、农机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大力开展计量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加强企业计量体系建设。
此外,河南省将通过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河南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计量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等,优化计量能力建设,细化计量监督管理,解决“测不出”“测不准”等难题,有力促进产业质量提升,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绘制“路线图”强发展
未来,河南省计量发展会达到什么高度?《实施意见》绘制了“路线图”,明确到2025年,河南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35年,河南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智能监管模式日益成熟,建成符合河南省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并对量子计量应用研究提出要求。
对于两年以后的2025年,景劲松说,届时,河南省将建立全国一流的新一代计量标准,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建设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先进测量实验室,培养造就一批计量科学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一批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重点实验室,开发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计量测试项目,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
展望2035年,建成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河南省有哪些“路径”?景劲松表示,将通过加强重点领域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强化计量标准支撑能力、构建多元共建格局、完善企业测量管理保障体系,以及打造产业测量需求服务体系,打出“组合拳”,坚持久久为功,力争计量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组合拳”贵在精准。河南省深化工业4.0时代所必需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认识,明确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科技创新先进测量实验室。
提升能力贵在落实。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将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以满足当地强检工作需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提升计量标准整体能力和供给水平。到2025年,争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4000项以上。
景劲松透露,河南还将聚焦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关键参数等测量需求,建立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测量服务,在关键领域开展“一站式”质量基础支撑服务,并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创建企业测量需求平台,实施数据分析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计量惠民展作为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作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加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是全省“十大战略”之一,这一主题对于河南省有何特殊意义?计量又将发挥何种作用?
景劲松说,目前,河南省正处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转型攻坚期,农业增产导向加速向提质导向转变,其中农机装备是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河南省获批筹建的国家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将助力提升全省乃至全国农机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计量测试技术对农机装备产业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
据了解,河南省目前已获批筹建磨料磨具、气体传感器以及农机装备3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数量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此外,还批准筹建了特种设备、烟草、交通能源加注设备、氢能等4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近年来,河南省计量事业快速发展,作为全省最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86项(省部级115项),获得科技成果180项(省级以上36项),研制科研样机近100台套,研发标准物质超过100种,获得授权专利366项(发明45项),计量技术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成绩不止于此。河南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已近3000项,建设能效计量实验室10个,建设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11个,成立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7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河南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每年持续开展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及标准物质等重点领域的计量监管。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还率先在全国编撰并发布了《河南计量史》,系统梳理和展示了河南省计量的发展成就,填补了该省计量专业史志空白。
强能力,根本在服务。《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计量惠民工程”,在民生计量方面,河南省势必加大力度。
“今年将在全省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首次强制检定工作。”景劲松表示,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民用“四表”(水表、电表、燃气表、热量表)、医用“三源”(辐射源、超声源、激光源)、能源、加油(气)机、新能源充电装置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气)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等的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景劲松表示,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努力打造统一协调、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确保《实施意见》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