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眼镜制配场所、电子计价秤 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通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要求,加强我省眼镜制配场所计量器具、电子计价秤的监督管理,打击计量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民生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市监计量发〔2022〕23号)要求,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眼镜制配场所、电子计价秤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22年5月—10月,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局按照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22年眼镜制配场所、电子计价秤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豫市监明电〔2022〕136号)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依法开展监督检查。据统计,全省共检查眼镜制配场所2010家,电子计价秤销售使用单位4293家,共检查计量器具25987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418台,查处计量违法行为189件。
二、工作成效
(一)更新了“两库”信息。郑州、焦作、三门峡、许昌、周口、驻马店、商丘等市局,根据眼镜制配场所、电子计价秤销售使用单位信息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对检查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进行更新完善,确保检查对象库、执法人员库信息完整、准确、真实,为我省的“双随机、一公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和计量器具的日常监督提供了数据信息保障。
(二)提高了计量法制意识。信阳、南阳、开封、新乡、周口等市局将计量知识普及与监督管理工作共同推进,通过组织学习、制作宣传小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座谈交流等方式,积极向被检单位和检查对象、消费者宣传计量知识、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切实提高广大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和人民群众计量法制意识。
(三)规范了市场计量秩序。全省系统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有效遏制了计量违法案件的发生,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利益。郑州市局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草莓成熟采摘期和大闸蟹成熟季、中秋国庆“双节”等重点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眼镜制配和电子计价秤专项监督检查,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公平公正交易环境。开封市局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集中在包公湖大市场和鲜风生活超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在用的电子计价秤和市场公平秤进行了现场检定,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诚信计量的市场消费环境,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提升了计量服务效能。全省系统各单位创新服务举措,积极开展计量检定、业务指导等计量惠民活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郑州市局在商户集中的集贸市场、草莓、大闸蟹销售市场等场所发放2万份《电子计价秤检定知识宣传单》,开展免费上门检定服务。济源示范区局组织开展计量检定进乡村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商户享受计量惠民服务。南阳市局与商务局联合进行“商超电子计价秤与预付卡销售联合双随机检查”,实现了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尽量减少对企业经营的打扰。新乡、驻马店市局根据监督检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强检系统使用业务指导,帮助受检单位通过e-CQS平台申请强制检定,确保工作实效。
(五)推进了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全省系统积极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行动,建立了“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的三位一体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引导经营者积极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行动。郑州市局免费向商户发放《诚信计量公示牌》,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市局组织企业签订《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据统计,全省共5159家市场主体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在全社会营造了“诚信计量”的和谐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计价秤监管难度比较大。电子计价秤使用经营者多、范围广、流动性强,给监管工作带来比较大的难度,亟需对监管方式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行研究探索。
(二)计量法制意识还需增强。农村乡镇眼镜制配场所、小型生活超市、个体商户等电子计价秤经营者法制计量意识、诚信计量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做到主动送检,依法使用。
(三)计量能力建设还需强化。部分受检单位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e-CQS)平台操作不熟,不能很好的利用平台申请检定。部分地市涉及眼镜制配方面的计量标准建设不足,不能承担相应检定任务。计量器具送检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在检定周期内完成检定。
(四)监管能力还有待提升。计量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较弱,部分单位新调整的计量工作人员对计量业务不熟悉,不能满足监管工作需求。且受疫情等客观影响,监督检查工作稍显滞后。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监管,完善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各单位要注重健全计量监督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更新“两库”信息,加强“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完成网络信息归集。
(二)加强宣传,提高法制计量意识。要充分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计量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宣传,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计量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和监督参与意识。要注重加大市场主体及经营者的计量法律法规教育,提升计量法治意识,依法依规使用计量器具,切实解决计量违法行为。
(三)加强引导,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要积极引导和帮助经营单位完善计量管理制度,规范计量行为,营造诚信、公平、和谐的市场计量环境,保证计量结果真实可信,有效减少由此引发的计量纠纷,促进计量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四)加强学习,提升计量监管人员能力。各单位要及时了解基层计量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通过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学习与业务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计量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全省系统计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02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