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参加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66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1-28 19:56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1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66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我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及春节返乡有关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高翔;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竹怀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吕志华;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崔梅;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晓华分别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平萍主持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媒体现场提问

  记者:随着春节临近,群众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请问,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扎紧进口冷链食品“口袋”,严格防控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疫情风险的?

  王建防: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履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扎紧进口冷链食品“口袋”,严格防控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疫情风险。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紧盯首营企业。直接从口岸或省外供货商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即首营企业,要求必须落实三项主体责任。一是提前报备责任。要求首营企业提前24小时,将所购产品名称、数量、批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信息,供货商及联系方式,运输车辆及司乘人员信息等,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备。二是批批查验责任。货物到达后要认真查验供货商提供的报备信息与实际是否一致。不一致的,一律不得卸车入库。三是批批检测核酸、件件消毒责任。负责对每一批购进的产品进行核酸检测,对每一件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六面消毒后方可入库。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立即就地封存、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疫情防控机构。

  二、实行总仓管理制度。全省建立了总仓管理制度,市场监管与商务、公安、卫生、疾控等部门联合驻仓监督,集中实施核酸检测和消毒,解决企业到哪里去检、去消毒的问题。目前,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共建立总仓38个,累计入仓进口冷链食品37万吨。2021年,总仓环节累计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样本11批次、253.1吨产品,全部就地封存、规范处置,没有直接流向市场,有效阻断了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疫情风险。

  三、建设应用“豫冷链”追溯系统。开发建设“豫冷链”全程信息化追溯系统平台,运用“豫冷链”系统实现对全省进口冷链食品的全程追溯。首营企业运用“豫冷链”系统完成提前报备,经核酸检测、预防性消毒并上传证明文件,赋“豫冷链”追溯码后才能销售。非首营企业通过“豫冷链”系统追溯码扫码入库、扫码销售。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描“豫冷链”追溯码查询进口冷链食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及流向信息,放心购买食用。一旦发现核酸阳性产品,一键查询定位,锁定阳性产品,迅速精准封存处置。“豫冷链”的建设应用,为我省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四、严格市场监管。一是全面排查,摸清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三方冷库底数,逐个建立监管档案。二是督促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注册为“豫冷链”企业端用户,真实准确上传进口冷链食品及其相关信息,将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部纳入“豫冷链”管理。三是督促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不得”。即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没有“豫冷链”追溯码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落实“四个一律不得”规定、不进入总仓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部署,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进一步查漏补缺,持续扎紧进口冷链食品“口袋”,切实阻断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疫情风险,为做好我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