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基础谋发展求创新 奋力谱写质量强省新篇章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林青谈质量强省建设

时间:2020-09-09 10:11 来源:河南日报

    强省之本,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竞争力,更关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游、购……无不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紧密相关。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扩大消费需求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近年来,河南从“质量兴省”“质量立省”顺利迈向“质量强省”建设。全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质量发展基础全面加强,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企业效益、提高区域竞争力、扩大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以后,服务和监管职责涵盖注册、生产、流通、消费全生命周期,市场监管更科学、高效、有力,为质量强省建设提供了更强大的行动支撑,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进入9月,我省全面启动2020年“质量月”活动。河南在质量提升方面有何新举措,新成效?计量、标准等质量发展基础是否筑的更牢?市场监管部门如何从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服务的全新视角推动质量强省建设?9月6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林青接受了专访。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 全力保市场主体促产业升级

    省市场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该局出台包括质量提升在内的28条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同时强化监管,全力以赴保产品质量安全。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745万户,稳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监督抽查1583批次重要产品,总体合格率近95%,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保市场主体与严监管实现了双赢。

    在特殊时期能够稳住市场发展和产品安全,是我省持续提升质量水平、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推动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韧劲儿的成果体现。

    马林青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开展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本土质量品牌,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目前,全省已培育出装备制造、食品两个万亿级产业和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4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河南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跃升至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

    要想工作做得实,顶层设计最关键。2018年,我省制定出台《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去年又印发了《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省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河南省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0)》等,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质量提升行动指明了方向、画出了“时间表”“路线图”。

    找准抓手才好发力。省市场监管局紧紧扭住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城市创建这一牛鼻子,探索建立了“政策推动、政府主动、激励驱动、示范带动”的创建模式,全域开展质量强市、县建设。截至目前,全省158个县(市、区)全部开展质量强县活动,9个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7个县(市、区)获批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5个城市被评为“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其中,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位。

    “去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与许昌、开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质量强市建设、品牌带动等方面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同时指导36个县(市、区)申报创建省级质量强县示范县,全力支持县域经济质量提升,进一步拓展了质量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马林青说。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抓质量提升,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核心、重要产业升级转型。去年,省市场监管局对纺织、家具、起重机械、食品等7个行业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七大行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均达95%以上。今年上半年,又选取先进装备制造、卫生材料等6个产业作为试点,对企业把脉问诊,开展精准质量帮扶,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业方面,推动多项质量提升措施相继落地,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重点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连续保持在“比较满意”区间。

    品牌创建是衡量区域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通过狠抓质量提升,我省培育了中铁装备、许继等一批制造业国际知名品牌;发掘了好想你枣、怀山药等一批名牌农产品;打造了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等一批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推动18家企业跻身全国质量标杆企业、63个河南产品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267件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越来越多的河南出品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蝶变。

    为在更大范围内调动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去年,省市场监管局组织20多家行业协会,总结提炼近100家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动全省8000多家企业推行高效生产方式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扩大品牌影响力。

    质量提升同样离不开政策激励和引导。目前,我省2018-2019年度省长质量奖评选活动正在稳步推进。在已成功举办的六届省长质量奖评选中,共有52家企业获奖。此外,省辖市和县区也积极开展了质量奖评选,340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720家企业获得县(市、区)长质量奖。质量奖的设立和评选,已成为引导企业质量进步的风向标和重要抓手。

    持续夯实质量基础 为高质量发展强化支撑

    随着质量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作为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马林青介绍,省市场监管局统筹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协同发展,四者构成了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进一步夯实了质量强省的根基。

    ——标准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持续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目前,省级标委会总数达46个;制定发布省地方标准197项,地方标准总数达1445项;全省6700多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61800多项,数量居全国第五位;20多个团体发布团体标准71项,并主导和参与多项全国性团体标准制定。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地方标准全文免费公开、免费下载,有效增加了市场标准供给。

    ——计量检测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我省已具备了能基本覆盖全产业领域的计量检测能力,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有长度、热工、温度、力学等十大类291项全省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校准项目591项,检测项目160项,且这些项目检测数据均已实现全球互通互认,为豫企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了计量保障。去年,市场监管部门共颁发了279张计量标准证书,审批发布地方计量技术法规19项,还建立、改造、提升了一批全省最高计量标准,保持了全省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系统完整。

    ——认证认可发展迅猛。作为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认证认可打破了贸易壁垒、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质量安全水平。我省持续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等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获得认证的组织(包括企业和非企业)发展至23514家、同比增加14%,共获得各类认证证书70867张、同比增加21%。

    ——检验检测覆盖大部分产业领域。我省着力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检验检测平台体系,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集聚区的需要。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29个、省级质检中心115个,建成实验室面积17.8万平方米,检验检测能力覆盖了食品、机电、化工等大部分产业。此外,全省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能力不断增强,受理、评审、审批更加规范化,全省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家数累计达2909家。

    紧紧抓牢质量安全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保障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靠产品和服务质量。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塑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强化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市场供给水平,刺激消费需求,成为质量工作的重要一环。

    马林青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底线思维,严守安全底线,加强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重点产品的监管,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连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形势,全省生产领域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质量“安全感”“获得感”。

    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我省聚焦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和重要工业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近年来,抽检合格率均稳定在95%以上。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实行了台账式管理,运用不合格后处理电子系统,确保后处理落实到位。针对一些行业性、区域性问题,采取集中约谈企业、召开质量提升分析会等形式,扩大抽查结果利用效能,充分发挥抽查的震慑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省集中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车载罐体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先后抽检危化品产品达116批次,非医用口罩、口罩用无纺布产品1583批次,查办工业产品案件807件,有力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

    在开展抽检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确保人民群众“用得放心”,也让消费者更加无忧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省重点开展了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产品等重点消费品的召回工作,先后召回缺陷儿童推车1.2万余辆、儿童服装4万余件、儿童玩具3万余件,缺陷酒店床上用品14.9万件,监督召回在河南生产、销售的缺陷汽车10余万辆,有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

    质量监管工作牵涉范围广、任务重,省市场监管局充分结合职能优势,还着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工程质量、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领域下功夫,全面提高消费品质量供给品质,营造更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构建区域竞争市场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动能。

    积极创新质量监管 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离不开监管模式的创新和质量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马林青介绍,省市场监管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政务审批,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引入“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质量治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智慧。

    ——3年取消4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大瘦身”。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我省共取消了49类产品的生产许可,由2017年的近60类压减到去年年底的10类。而剩余10类中,有省级发证的5类产品,其中3类实行简化审批发证,1类(食品相关产品)实行告知承诺审批发证,仅有1类(危化品)按常规程序发证。除压减目录外,省市场监管局还进一步缩减办理流程,截至去年年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被压减了85%以上,企业最快当天就能拿到证。

    “在质量管理领域,市场监管部门所负责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全流程线上办理让群众办事‘一次也不用跑’。”马林青说。

    ——1500名首席质量官引领企业、行业、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举办了“2020首席质量官大会”,再次将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到了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舞台的中央。

    首席质量官又称质量总监,是企业中的第一质量人,负责塑造企业质量竞争力,对企业发生的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负责。我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随后在全省大中型企业中广泛推行,目前全省已拥有1500名首席质量官,成为推动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引擎。

    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建立,让“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和“质量强企”的理念在广大企业落地生根,企业更加注重培养质量人才,更加注重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更加重视引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升级转型。

    据介绍,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探索设立“首席质量官日”,开展优秀首席质量官评选活动,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以进一步引导企业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制度价值,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充沛的质量动力。

    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马林青表示,在河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发挥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作用,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打下更加坚实的质量基础。

(记者 孙静)

    数读河南“质量强省”建设成效

    ① 截至7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超745万户,稳居全国第5位,增速居全国第4位

    ② 全省已培育出装备制造、食品2个万亿级产业和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4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③ 河南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跃升至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

    ④ 全省158个县(市、区)全部开展质量强县活动,9个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7个县(市、区)获批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

    ⑤ 18家企业跻身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⑥ 63个河南产品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

    ⑦ 推动全省8000多家企业推行高效生产方式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⑧ 举办六届省长质量奖评选,共有52家企业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