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畅谈食品安全

时间:2020-09-03 14:48 来源:

  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聚焦重点民生实事,河南省政府督查室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开设《对话民生》栏目,邀请省直部门和省辖市主要负责人分别走进直播间,畅谈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近期,栏目组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参加访谈。

  9月1日,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马建军和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吴祖兴做客《对话民生》直播间,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主题,接受栏目采访。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畅谈食品安全

  ▲主持人和三位参加访谈人员在直播间留影

  

专访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主持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省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领域承担着怎么样的职责?

  王建防:在食品安全上,省市场监管局主要承担两项职责,一是负责全省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承担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二是负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安全的监督管理。


  主持人:据了解,在国家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我省2019年评议考核等次为A级(优秀),评议考核成绩连年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务院食安委通报表扬。我们是如何取得这一系列的成绩和好评?

  王建防:第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举措。去年年底,又出台了《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共有十个方面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明确了每位省委常委和每位省政府领导的食品安全责任,切实把食品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此外,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设食品安全省的意见》,并制定了食品安全省建设规划(2019-2022年),明确了建设食品安全省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第二,得益于相关责任部门的合力推动。按照中央确定的“谋发展必须谋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保民生必须保安全”的原则,省直28个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局面基本形成。特别是去年,省公安厅专门成立了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侦查总队,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力度空前加大。第三,得益于一套完善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体系。近年来,我省立足河南省情和监管实际,出台了《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河南省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暂行规定》《河南省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河南省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为全省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监管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撑。第四,得益于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在扎实做好日常监督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风险防范,每年突出3-4个重点领域的重点品种、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速冻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及肉制品、桶装水、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小麦粉等重点品种专项治理,白酒和食用油塑化剂、网络食品销售和订餐安全、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三小”以及畜禽水产品违法经营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还有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等重点地区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久久为功抓基础,严格整治促规范,不断深入推进全省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全省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26%,有效保障了全省人民吃的安全。


  主持人:下一步,在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工作方面,我省有哪些具体规划?

  王建防:第一,要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省建设。食品安全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谋划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求各地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我们要以此为抓手,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以创建带动突出问题、疑难问题的解决,提升基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各界,包括消费者,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来,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人人共享”的社会共治格局。第二,抓好生产“源头”治理。安全的食品是管出来的,但首先是“产”出来的。食品生产“源头”有两个方面,一是种植、养殖源头。我们要履行好食安办的职责,推动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遏制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二是抓住食品加工这个“源头”,开展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行动,督促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严把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关,把安全风险消除在上市之前。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突出问题整治,避免“小问题”酿成“大事故”。一是聚焦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压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鼓励家长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全面推行“明厨亮灶”,保证校园食品安全。二是聚焦“一老一少”这个特殊群体,实施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欺诈及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聚焦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作坊”“黑窝点”等,净化农村消费市场。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全力保障好全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直播栏目还就如何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省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面所做工作等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畅谈食品安全

  ▲访谈直播现场

  主持人:河南作为食品工业大省,是如何加强监督检查,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吴祖兴:在加强监督检查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日常检查为基础、飞行检查为重点、体系检查为补充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一是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全省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履行日常监督检查职责,实现了日常监督检查100%全覆盖。二是持续开展飞行检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省局随机选择执法人员,随机选择检查对象,实施“一事双查”,既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又查市、县局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结束后,在省局网站向社会公开检查情况,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三是探索开展体系检查。2018年以来,每年从全省主导产品肉制品、乳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四大类中选取30家大型骨干企业,委托第三方检测认证技术机构实施全方位、全流程体系检查。针对体系检查发现的系统性、行业性问题,开展重点企业集中约谈和行业风险防控,全面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主持人:食品安全监管,生产企业能否有效落实主体责任是关键。我省是如何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

  吴祖兴: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这一方面,我省是走在全国前列的,2017年,我省率先出台了《河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形成了一套“主体责任明晰化、落实责任制度化、监督指导规范化”的企业主体责任管理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梳理形成了76项主体责任清单,让企业对自身需要履行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明确“四有、两责”要求,“四有”就是食品生产企业要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有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有履行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两责”就是强化企业法人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食品管理责任,做到“权责清晰”。三是全面推行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要求企业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行立改,做到食品安全风险“一个不留”。此外,为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我们利用“食安抽考APP”,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2019年,全省累计参加考试的企业达到7802家,占总数的98.8%,累计参加考试人员11112人,成绩合格率达到99.4%。


  主持人:我省对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也就是常提到的“三小”,推行“6S”管理模式。“6S”是什么意思?其推行成效如何?

  吴祖兴:“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因为这六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都是S,所以,把这六种要求简称为“6S”。在食品安全领域,即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分类摆放器具,现场干净整洁,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环境赏心悦目,还要自觉养成食品安全管理的良好习惯,做到保障食品安全常态化。

  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提升”上。第一是加工环境明显提升。通过推行“6S”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三小”生产经营现场脏乱差的问题。“清洁不到位、物品不归位,员工不回家”的良好行为素养正在养成。第二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推行“6S”管理模式,提高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识别风险、管控风险、消除风险的能力。第三是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以“6S”管理强基础、企业自查促规范、立体检查防风险、鼓励认证推提升、社会共治保安全五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已经建立,有效推进了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持续深度落实,保障了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稳定提升。


  主持人:批发市场是食用农产品进入销售环节和老百姓餐桌的重要源头,我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呢?

  马建军:一是严把“入场关”,要求批发市场开办者对入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批批查验是否有产地证明,购进凭证和质量安全合格证明文件。如果没有,必须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二是严把“溯源关”,销售者依法留存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凭证,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保证产品来源去向可追溯。三是严把“监督关”,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主持人:随着网络消费不断增加,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在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马建军: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加强网络订餐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9年,对网络第三方平台及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立案18起,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行政处罚立案20起,下线入网商户3242家,取缔无证经营商户269家。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针对社会逐渐复工复产、餐饮堂食服务暂未开放、网络订餐成为不少人复工后解决饮食需求的主要途径这一现实问题,我们第一时间约谈网络订餐平台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要求网络订餐平台严格实施“食安封签”和“零接触配送”,同时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强化配送餐过程监管,多次发布消费警示、提示,有力保障了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此外,我们联合美团大学,面向全省餐饮服务管理及从业人员开展疫情防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全省共有25万余人次参加“线上直播”教学,20万余人次参加线上答题活动,为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饮单位都选择安装透明玻璃、摄像头将后厨展示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厨亮灶”,消费者对这种做法还是比较认可的,我省在这方面推进情况如何?

  马建军:在餐饮单位推行“明厨亮灶”建设,就是要打破“后厨重地、闲人免进”的传统观念,让后厨明起来,让炉灶亮起来,揭开后厨“神秘面纱”,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接受公众监督,进而倒逼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早在2013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明厨亮灶”(当时称做“透明厨房”)建设。近年来,我省在推行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建立了“舌尖安全网”展示平台,推动“后厨网上直播”。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达76.6%,其中,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49%,“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75.83%。


  主持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一直是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利器,近两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省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

  吴祖兴:2019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37万批次,抽检对象覆盖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33个食品大类。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14.7万批次,居民日常消费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大宗食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6%、99.1%、98.9%、100%、100%。从抽检结果可以看出,我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中向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大宗食品合格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主持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我们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想必更为繁重。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的食品安全,省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抽检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抽检不合格的食品怎么处置?

  吴祖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省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了抽检监测力度。一是针对市场投放的重点食品开展抽检。安排100批次抽检任务,跟踪抽查政府投放的冷冻肉的安全状况,对全省冻猪肉经营单位、猪肉制品企业和餐饮单位的冻猪肉进行专项监督抽检。二是加大对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和鲜活水产品等“米袋子”“菜篮子”重点食品监督抽检力度。截至8月18日,共完成检验8008批次,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98.76%。三是加大网购食品抽检力度。针对疫情期间网购食品消费量大的特点,统筹组织开展网络购销食品抽检,包括网上订餐食品的抽检监测,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下一步,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继续优化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力度,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处置抽检不合格产品,省市场监管局将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做到“五个到位”(即不合格食品控制到位、问题原因排查到位、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到位、核查处置信息公开到位)。从2019年的核查处置数据,可以反映出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成效。2019年,全省共完成不合格问题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675批次,核查处置率和处置完成率均为100%。全省各地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问题食品共计41.1吨,行政立案1159件,移送公安机关160件,罚没金额28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