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 全方位 全公开 河南漯河“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成效凸显

时间:2018-07-11 15:51 来源:

  今年6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市场监管领域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工作,李克强总理要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方式,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联合监管,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漯河市作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试点,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今年,漯河市持续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改革步伐,实现了“市县两级三个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构建“随机抽查、综合执法、一网联动”的新型监管模式。新型监管模式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大众创业的激情。今年前5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同比增长89%。《中国工商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对该市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新浪、网易、今日头条等众多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多家新兴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6月27 日,河南省工商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漯河召开,在全省推广漯河经验。

    ——随机抽查,搭建监管平台,达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按照国务院“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随机抽查对象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工作细则)以及《漯河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漯河市研发了“漯河市‘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将全市35个部门检查对象13.44万户,执法检查人员1720名,检查事项清单150个全部纳入该平台,供全市各部门和跨部门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使用。该平台实现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的自动匹配,科学高效,流程公开通明。每次开展双随机检查,查谁和谁查均由电脑说了算,确保应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被抽中机会均等。同时,制定抽查工作制度,统一检查标准,实现抽查检查全程留痕,给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戴上了“紧箍咒”,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情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解决了“谁想查谁就查,想查谁就查谁”的随意执法、任性执法问题,实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综合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按照《漯河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实施细则》要求,涉企监管部门年初均制定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对各部门工作计划进行集中研究,并根据大数据监测情况,对检查对象相同的监管领域和监测到的热点、难点、存在风险点的监管领域实施跨部门联合抽查。2017年,全市共开展5次跨部门联合抽查,抽中市场主体3287户,发现问题405个,217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18年,漯河市又安排跨部门联合抽查4次,覆盖34个市直部门所有抽查事项,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县两级三覆盖: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随机抽查主体全覆盖和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刚刚结束的由14个部门参与的食品烟酒、餐饮、医药、美容美发业“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是我省参与部门最多,检查企业数量最大,涵盖领域最广的联合抽查。此次检查发现问题60余个,对同一个企业多个检查事项一次性完成,实现了“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提高了监管效能,节约了行政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

  ——一网联动,共享监管信息,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将所有检查结果公示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重要内容,是让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与约束的信用监管的基础。漯河市大力推进全国企业信息公示“一张网”建设,出台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于一网,企业信息公示共享于一网,企业失信联合惩戒于一网。构建了信息共享,信用监管新格局,使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督导考核,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新型监管模式有效开展。漯河市连续两年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并将其列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内容,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并从“一单两库一细则”的建立和公示情况、年度抽查计划执行情况、抽查结果录入及公示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督查考核。通过督导考核确保“抽查事项清单无遗漏,清单之外无抽查,执法检查无任性”。制定了联合抽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现场检查工作制度、业务培训工作制度、联合抽查小组组长负责制度、抽查结果集体研究公示制度、抽查结果流转处理制度等9个规章制度,同时,还制定了涵盖各联查部门业务内容的《抽查事项现场检查作业指导书》,指导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制定《联合抽查记录表》,实现一企一表,内容涵盖各部门检查业务,检查人员只要按照表格逐项填写就能圆满完成联合抽查任务,既规范了抽查工作,又防止了检查人员走过场,不作为,确保抽查工作取得实效。